ky全站app下载
联系我们 CONTACT

地址: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黄石大道654-19号

电话:400 859 4678

邮箱:cnzshyy@163.com

ky全站app下载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ky全站app下载

我国水产养殖不同品种要素投入产出分析

发表时间:2024-03-26   来源:ky全站app下载

产品详情

  本研究以渔民家庭为单位,以农业部提供的全国渔民家庭收支调查样本户的统计数据为分析对象,对2013-2016年的养殖渔民家庭不同养殖品种的要素投入和产出等问题做多元化的分析,我们主要从成本构成、亩均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亩均净利润、成本利润率、投入产出比等方面做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不同养殖品种的要素投入产出现状。当前,对于水产养殖品种成本收益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对于单一品种下的不同养殖模式(如混养模式、单养模式、立体模式)下的成本收益差异对比分析(邢丽荣、徐翔,2016),但对于不同水产养殖品种的要素投入产出的对比分析,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本研究对于指导中国水产养殖业合理投入生产要素,科学生产,促进水产养殖供给侧改革,确保中国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中国水产养殖品种十分丰富,不同养殖品种的投入各有特点,其要素投入和产出千差万别。因此,我们在对养殖品种进行要素投入产出分析之前,为了简化分析过程和作对比分析,首先把水产养殖品种区分为淡水养殖品种和海水养殖品种,并做了进一步细分。

  我们从要素投入(成本)和收益这两个方面来分析不同养殖产品的情况。在成本构成上,把养殖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其中固定成本最重要的包含渔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渔业税费,其中渔业税费主要指塘租费;可变成本指经营渔业支出,最重要的包含燃料及加冰费用、雇工费用、饲料及苗种费用、另外的费用等4个部分。在产出方面,我们以经营渔业收入作为分析的指标,并根据成本和产值数据计算出净利润、成本利润率和投入产出比等指标。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不同养殖品种的计算结果具有统一性和可比性,本文计量指标均以“亩均”为单位。

  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的总成本构成的对比分析结果见表1,从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的总成本构成的对比看,海水养殖的亩均总成本是2398.16元,而淡水养殖的亩均总成本为1663.80元,淡水养殖总成本只有海水养殖总成本的69.38%,这说明海水养殖的亩均成本投入远高于淡水养殖的亩均成本投入。从成本构成来看,海水养殖的渔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燃料及加冰费用、雇工费用远高于淡水养殖相应的费用;淡水养殖的“饲料、肥料、渔药苗种”的费用占总成本的78.14%,远高于海水养殖相应的费用(47.35%),这说明饲料、肥料和鱼药苗种是淡水养殖最重要的要素投入。

  需要注意的是,从雇工成本看,淡水养殖的雇工成本只占总成本的6.71%,而海水养殖的雇工成本占总成本的24.91%。这说明淡水养殖的雇工成本在整个生产要素投入的比例很低,这一分析结果和周磊等人的分析结论是一致的,劳动力数量不再是淡水养殖的核心生产要素,技术投入、经济发展水平、养殖规模对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带来显著影响(周磊、陈志峰、徐学荣,2017)。这是决定养殖成本收益率的最主要因素。

  在海水养殖的成本构成中,饲料、肥料、渔药、苗种费用和雇工费用占比重最大,其支出约占海水养殖总成本的72.26%,燃料、水电及加冰费用和其他渔业经营支出两项约占海水养殖成本的18.57%,固定资产(包含渔业固定资产折旧和渔业税费)占比约为10%。这说明,饲料、肥料、鱼药、苗种和雇工费用是海水养殖最重要的要素投入。

  由表2可知,海水养殖的亩均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亩均产值均高于淡水养殖,但亩均净利润、成本利润率、投入产出比等指标均低于淡水养殖相应的指标,这说明海水养殖整体上是高投入、高产出的养殖方式。在要素投入产出方面,淡水养殖的要素投入产出好于海水养殖的要素投入产出,这说明海水养殖的要素投入量高于淡水养殖的要素投入量,海水养殖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低于淡水养殖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海水养殖的竞争强度高于淡水养殖的竞争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淡水养殖的成本利润率比海水养殖的成本利润率高9.13%,这和陆基养殖里面有一项重要的养殖成本塘租费不进行统计有一定的关系。

  目前,由于沿海滩涂、水域、土地等资源越来越稀缺,我国的海水养殖已从粗放式养殖转为集约化养殖,亩均投入的总成本高于淡水养殖投入的总成本。而淡水养殖大部分还是粗放式养殖或从粗放式养殖向集约化养殖转变,如宁夏等地区的大水面养殖,投入的固定成本和人力成本大大低于海水养殖的人工成本。

  我们进一步把海水养殖品种分为五大类,分别是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和其他类。其中,海水养殖甲壳类细分为虾和蟹;海水养殖贝类细分为牡蛎、扇贝、蛤蛏、鲍鱼;海水养殖藻类细分为海带和紫菜;海水养殖其他类主要指海参。

  在海水养殖中,鲍鱼、海参、海带的亩均成本、亩均产值、亩均净利润较高,但成本利润率和投入产出比比较低,说明鲍鱼、海参和海带等是高投入、高产值、低回报的养殖产品。相反地,虾、蛤、蛏、牡蛎、紫菜的亩均成本、亩均产值、亩均净利润较低,但成本利润率和投入产出比较高,说明虾、蛤、蛏、牡蛎、紫菜等是低成本、低产值、高回报的养殖产品。其他养殖产品则波动较小,较为稳定,通常情况下投入、产出和回报成正比。如蟹是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的养殖产品,扇贝是低投入、低产出、低回报的养殖产品。

  从表3不难发现,从亩均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看,鲍鱼的亩均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亩均产值和亩均净利润最高。但从成本利润率和投入产出比看,藻类的成本利润率和投入产出比最高。

  我们把淡水养殖品种分为七大类,分别是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多品种混养类、其他类和观赏鱼。由于淡水养殖鱼类品种十分丰富,我们把淡水养殖鱼类按市场行情报价高低细分为四种,一是低价格的范围鱼类(0-30元/KG),由四大家鱼、鲫鱼、鲤鱼、团头鲂、罗非鱼、鮰鱼、鲶鱼和泥鳅组成;二是中等价格的范围鱼类(30-60元/KG),由鲈鱼、黄颡鱼、鳟鱼、鳝鱼、鲟鱼、红鱼、黄瓜鱼、中华倒刺鲃和翘嘴鲌组成;三是高等价格的范围鱼类(高于60元/KG),由黑鲷、鲑鱼、重唇鱼、三文鱼、斑鳜鱼、鳗鲡、裂腹鱼、园口铜鱼等名贵鱼种组成。四是多种价格的范围的鱼类混养。淡水养殖甲壳类细分为虾和蟹;淡水养殖其他类细分为鳖、龟、蛙;淡水养殖观赏鱼类主要指金鱼。多品种混养类是指鱼、虾、蟹、鳖等的多品种混养,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多品种混养主要是指一个家庭养殖多个品种,但可能是一个池塘只养殖一个品种,当然,也存在一个池塘养殖多个品种的可能。由于一些养殖户采用的是混养模式,比如在淡水鱼类的养殖中既有常规鱼类(如市场上较为常见的四大家鱼等),又有名贵鱼类,对此,我们将鱼类混养作为单独一组做多元化的分析,这样能更准确客观地反映鱼类混养模式下的真实的情况,同时也能够规避因将鱼类混养数据归为某一种鱼类的养殖数据中时造成的偏差。此外,在淡水养殖中养殖户存在多品类混养,比如鱼、虾混养,虾、蟹、鳖混养等,同理我们也将这部分数据单独作为一组数据来进行分析。淡水养殖户采用多品种混养的模式,主要是因为多品种混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规避市场风险。

  从表4可以看出,高价格区间鱼类的亩均生产成本最低,成本利润率最高;但中等价格区间鱼类的亩均成本最高,亩均净利润也最高,但成本利润率最低。需要说明的是,高价格区间鱼类的亩均生产成本只有526.18元/亩,这和青海省2013年和2015年养殖高白鲑的亩数达到9000多亩有直接的关系。

  在淡水养殖中,中等价格区间鱼类、鳖、金鱼、大鲵的亩均成本、亩均产值、亩均净利润较高,成本利润率和投入产出比较高,说明中等价格区间鱼类、鳖、金鱼、大鲵等都是高投入、高产值,高回报的养殖产品。相反地,虾、蟹的亩均成本、亩均产值、亩均净利润较低,但成本利润率和投入产出比较高,说明虾、蟹等是低成本、低产值、高回报的养殖产品。其他养殖产品则波动较小,比较稳定,通常情况下投入、产出和回报率成正比。如金鱼和龟是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的养殖产品,低价格区间鱼类是低投入、低产出、低回报的养殖产品。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养殖水产品要素投入产出差异很大。我们知道,水产养殖是高风险高投入行业,水产养殖要素投入产出不仅受到投入要素的影响,还受其他外部因素制约,如水产品市场一体化程度、居民消费能力、养殖补贴政策等因素。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投入要素与产出价格的波动,养殖户总是处于不均衡状态(Ali M, 1990)。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水产养殖户的最优选择是达到边际产出效率和市场分配效率的均衡(卢昆,2009),这是养殖技术、原料性价比、气候条件、水域环境、水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除此之外,不同养殖品种成本收益率的差异也有一定的特殊性。下面对不同养殖品种要素投入产出的差异做多元化的分析。

  1.鲍鱼、海参和海带是高投入、高产值、低回报的养殖产品以海参为例,近年来的海参是高投入、高产值但低回报的原因在于市场供需关系和政府政策。从2000年开始,海参苗种价格高涨,大连、河北、山东等地的海参育苗产业规模成倍增长,导致海参市场过度供给。2012年国家八项规定出台以后,公款消费下降,在近四年里海参需求量大幅下滑,政策因素导致对海参的市场需求减弱。直到现在,海参市场依旧是供大于求,产品过剩,海参价格低迷,因此海参养殖出现了投入高,产值高但低回报的现象。但随着海参市场逐步回暖,价格渐渐走高,海参养殖的收益也会不断提高。

  2.虾、蛤、蛏、牡蛎、紫菜是低成本、低产值、高回报的养殖产品以牡蛎为例,牡蛎低成本、低产值、高回报主要受市场供求影响。例如,辽宁省大连庄河是牡蛎养殖的主产区,2014年和2015年,受到养殖海域海水温度的影响,大连庄河牡蛎的市场均价为2元/斤,但高死亡率导致市场供给减少,到2016年牡蛎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牡蛎均价上升为5元/斤。采购商争相收购,但随着市场供给的不断增加,牡蛎价格定会向下调整。

  例如,蟹是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的养殖产品,扇贝是低投入、低产出、低回报的养殖产品。以扇贝为例,扇贝的低投入、低产出、低回报主要受到政府政策和技术因素等影响。近年来,由于扇贝养殖规模持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增加,导致养殖效益下降,生产环境负担过大、空间冲突等问题凸显,政府采取措施限制该产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区在在设备制造技术、产品加工技术等方面有较大突破,又推动了该产业发展,因此,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养殖要素投入产出成正比的保证。一些研究结论也验证了这一观点,如邢丽荣,徐 翔,林连升(2014)的研究指出,只要养殖户重视技术,寻求技术效率的提升途径,科学合理地搭配各投入要素,就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产出,进而增加收益。但是,随着市场供给的增加,由于销售价格滞涨、要素成本不断增加,要素投入的产出比难以进一步提高。

  1.中等价格区间的鱼类、鳖、蛙是高投入、高产值,低回报的养殖产品以甲鱼为例,我国甲鱼市场在2010年开始市场价格就快速下跌,到2014年,无论温室或外塘甲鱼,价格跌破成本价,使养殖户陷入困境。其主要原因是市场供给大幅增加。2010年甲鱼价格阶段性上扬,养殖利润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诱导社会资本投向甲鱼养殖,养殖规模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下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从2000年开始,我国甲鱼的销量逐年增加,到2012年全国鲜活甲鱼的年销量达到25万吨,但到2013年底又降到18万吨。国家八项规定后三公消费减少,有关甲鱼的负面报道也影响了一部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另一方面,由于甲鱼食用比较麻烦,很多人不会烹饪,一些地区没有食用甲鱼的习惯,区域性消费比较明显,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也影响了市场消费需求。

  2.珍珠、虾、蟹是低成本、低产值、高回报的养殖产品虾、蟹类虽然是低成本、低产值、高回报的养殖产品,但养殖技术不易掌握,养殖风险高,病害控制比较难,这使部分养殖户望而却步。对于淡水珍珠来说,主要有淡水无核珍珠、有核珍珠、象形珠、夜明珠等,其生产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易推广、收益大。珍珠的价格和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和我们的数据分析是一致的。近年来,随着养珠技术的提高,珍珠养殖已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规范化、多样化、质量型的方向发展。

  3.金鱼、大鲵等是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的养殖产品农业部渔业局统计,我国观赏鱼规模已发展至2014年的32.27亿尾,是我国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之一。我国大中城市的观赏鱼养殖规模化起步较晚,上海市观赏鱼养殖起步较早,目前市郊上规模的观赏鱼养殖厂达500多个,是华东地区养殖规模最大,品种最优的观赏鱼养殖基地之一。上海市利用本市的科技人才优势,在休闲渔业的带动下,不断培育名、特、优、稀、新的养殖品种,这一产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回报等特点。

  4.低价格的范围鱼类是低投入、低产出、低回报的养殖产品以四大家鱼为例,四大家鱼是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四大家鱼生长快、个体大、养殖技术成熟,投资少,风险低,例如鲢鳙属于滤食性鱼类,摄食浮游生物,具有调节水体水质,改善水体环境的功能,很多养殖户喜欢养殖鲢鳙等鱼。从销售角度说,四大家鱼养殖成本较低,价格属于大众消费产品,市场销售量大,但因受供求关系影响,其回报率也相对较低。

  控制养殖规模,有序养殖,加强供给侧管理是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已发生的很多养殖品种产业发展经验看,往往是某个养殖品种的高效益诱导很多养殖户加入本品种的养殖,由于行业的无序发展,最终导致市场行情报价下跌,对该品种的养殖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在养殖理念上向有序养殖和健康养殖转变,由数量增长型向效益增长型转变,有序、节水、高效、生态、健康型养殖模式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主体。

  水产养殖发展面临着资源、服务、气候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的挑战。一方面,池塘可开发容量有限,随着经济开发的加快,城郊养鱼面积不断减少;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湖泊面积也会减少;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结构调整,网箱养鱼、工厂化养鱼会快速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催生水产品需求升级,使养殖品种一直更新、优化和提升。

  由传统的单一养殖生产模式向立体型、生态型生产方式发展,进而向休闲渔业、生态渔业、观光渔业转变,这既发挥了设施、劳动力、水域、时间等环节的内在潜力,同时也有助于转变商业模式,提高要素投入产出比。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