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体育下载
联系我们 CONTACT

地址: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黄石大道654-19号

电话:400 859 4678

邮箱:cnzshyy@163.com

ky体育下载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ky体育下载

中国罗非鱼:21世纪中国献给世界的鱼

发表时间:2024-03-13   来源:ky体育下载

  2010年11月8日至9日,笔者应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邀请,出席了在湛江举办的“第七罗非鱼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并做了题为《中国罗非鱼市场定位和营销战略》的主题演讲。根据本次演讲稿和笔者在本次论坛了解到的相关信息,结合笔者对罗非鱼产业的思考,特写此稿,与业界和同行提供探讨罗非鱼产业未来的发展。

  罗非鱼被称为“21世纪之鱼”,那么21世纪的水产行业是怎样的呢?罗非鱼为什么在21世纪占有主体地位呢?

  笔者认为,21世纪人类主要受几个方面的制约:1)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已趋饱和。2)水资源和水产养殖水体资源的日益减少。3)鱼粉资源产量有限。

  在替代鱼粉的动物蛋白问题没解决之前,普通水产养殖饲料中,添加鱼粉的比例势必慢慢的变少。那些不依赖或较少依赖鱼粉等饲料原料的水产养殖品种势必受到全球的青睐,罗非鱼就是这里面的一种。

  罗非鱼作为杂食性的养殖鱼类,与肉食性的三文鱼养殖最大不同就是不用消耗大量宝贵的鱼粉。目前中国的罗非鱼饲料中,大多使用价格较低廉的国产鱼粉,而且添加比例一般在5%左右,比起三文鱼饲料中大量使用优质鱼粉和30%左右的添加比例,罗非鱼对鱼粉的依赖相当低。在鱼粉价格高的时候,罗非鱼饲料中还可以完全不用鱼粉而使用大豆蛋白等替代。

  由于罗非鱼上述的特点,人们认为罗非鱼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有人因此称罗非鱼为“21世纪之鱼”、“未来之鱼”。2010年全球罗非鱼养殖年产量已超越300万吨(2004-2008全球养殖罗非鱼产量变化图见表1)。当然,与中国目前鲤科鱼类养殖年总产量1600万吨相比,罗非鱼产量短期内是无法超越的,但超越中国目前最主要养殖鱼类如草鱼(370万吨,2008年)和鲢鱼(320万吨,2008年)的产量将指日可待,因为中国近年来鲤科鱼类的养殖产量在不断下滑。

  既然罗非鱼这么重要,那它在全球水产品市场中的地位和与其他水产品之间的竞争关系如何呢?笔者经过研究之后发现,罗非鱼全球定位主要是两个:

  一是主要替代西方传统的海水白肉鱼(鳕鱼类)而成为淡水白肉鱼的代表,尤其是白肉鱼片的消费。

  从养殖成本看,中国养殖成本全球最低。由于美国和加拿大养殖成本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国家,因此美国和加拿大的罗非鱼养殖一直无法发展,美国最终成为主要的罗非鱼进口国,而亚洲和中南美洲国家成为主要的罗非鱼出口国。

  以各国向美国出口产品结构看,中国大陆逐渐从冷冻整鱼的供应国转变为冷冻鱼片的供应国,中国台湾一直是冷冻整鱼的供应方,印度尼西亚一直是几乎全部出口冷冻鱼片,中南美三国一直是几乎全部出口冰鲜鱼片。整个美国市场也是以加工好的鱼片为主,整鱼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说明美国罗非鱼市场主要以鱼片形式出售,并主要替代鳕鱼片等产品。欧洲等市场的情况也基本类似(见表2)。

  以各国向美国出口价格相对较能够准确的看出,中国大陆的冷冻罗非鱼片价格比中国台湾还要低30%。厄瓜多尔冰鲜鱼片比洪都拉斯和哥斯达黎加价格更存在竞争力,因此占据着美国冰鲜罗非鱼片的主要市场占有率(见表3)。

  这里特别值要提到的是印度尼西亚的冷冻罗非鱼价格,要远高于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价格,与冰鲜罗非鱼片的价格基本相当。尤其是2009年以后,印尼的冷冻罗非鱼片价格大幅度提升,甚至高于厄瓜多尔生产的冰鲜罗非鱼片,而印度尼西亚的罗非鱼养殖成本并不比中国高多少(见表4)。

  这主要是全球最大的罗非鱼养殖和加工公司Regal Springs Tilapia公司(在印度尼西亚和洪都拉斯都有生产基地,下面会详述)的产品质量得到美国社会的认可。这是一个生动的实例,说明高品种的产品(即使是冷冻产品)也可以在市场上得到认可。这提醒中国罗非鱼业者:冷冻罗非鱼在美国市场也是可以卖出冰鲜罗非鱼价格的,关键看你的产品质量和经营销售的策略,以及你公司的品牌。

  美国市场的另外一个有趣现象是:美国本土养殖鮰鱼的冷冻鱼片价格与冰鲜鱼片的价格是基本一样的,而冷冻罗非鱼片的价格去大大低于其他竞争产品。

  罗非鱼在美国的消费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亚洲人的在美国养殖和消费罗非鱼阶段;2)中南美洲罗非鱼养殖和冰鲜罗非鱼片出口美国阶段;3)亚洲罗非鱼养殖和冷冻罗非鱼出口美国,美国罗非鱼进入主流消费阶段。

  美国的罗非鱼消费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是从亚洲人(以中国台湾移民和菲律宾移民为主)在美国西海岸的加州开始。上世纪60年代台湾和菲律宾就开始养殖罗非鱼,富裕起来的美国加州新华人移民和菲律宾移民很喜欢吃罗非鱼,并开始在加州内陆的一些地区养殖尼罗罗非鱼,将活的和冰鲜的整条罗非鱼供应到当地的华人超市(如大华99连锁超市、顺发连锁超市)或亚洲餐馆。随着美国罗非鱼市场的逐步扩大,从1986年开始,台湾养殖加工的冷冻罗非鱼开始步入美国,仍然主要是通过亚洲人的餐馆和超市销售。逐渐地那些曾经有过海外工作经历的美国白人,也开始接受罗非鱼。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Tropical Aquacluture Products公司开始从厄瓜多尔向美国出口罗非鱼,Regal Spring Tilapia公司开始从洪都拉斯向美国出口罗非鱼,Rain Forest Tilapia 公司开始从哥斯达黎加向美国出口罗非鱼。中美洲的厄瓜多尔、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三国,逐步成为美国市场最主要的冰鲜罗非鱼供应国,主要供应美国东海岸各州,并逐渐扩展到加拿大和美洲西海岸各州。

  1990年代后期,台湾人将罗非鱼养殖引入中国大陆,中国大陆逐步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罗非鱼养殖国家、美国市场最大的罗非鱼供应国。菲律宾、印尼、泰国等国的罗非鱼养殖也在同时发展起来,并同时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亚洲养殖出口美国的罗非鱼最初以冷冻整条鱼为主,并慢慢地发展到以冷冻鱼片为主。

  进入21世纪后,罗非鱼在美国慢慢的变成为主流水产品,来自中南美洲三国的冰鲜罗非鱼片和来自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冷冻罗非鱼片、裹粉罗非鱼片销量逐步扩大,成为美国消费者首选的淡水鱼鱼片。目前美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罗非鱼消费市场。

  美国本土罗非鱼养殖规模养殖很小,从1990年代初起步,年产量始终没超过1万吨,与美国鮰鱼在美国本土的养殖规模无法相提并论。考虑到美国本土养殖的罗非鱼主要以鲜活整鱼的方式供应当地超市,作者觉得美国本土罗非鱼的活鱼和冰鲜鱼消费市场还有待开发。

  美国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罗非鱼消费市场。在美国,罗非鱼被称为“90年代的鱼(Fish of 90’s),罗非鱼在美国的消费线年代初。美国的罗非鱼消费量从1990年的几乎为零起步,1998年达到5万吨,此后以每年的超高速度增长,2010达到50万吨,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罗非鱼市场。

  美国市场与欧洲市场一样,传统消费的白肉鱼类以鳕鱼为主。但随着上世纪60年代末真鳕捕捞产量的慢慢地减少和上世纪80年代后期狭鳕捕捞产量的慢慢地减少和趋稳,鳕鱼价格就不断的提高。美国人因此开始寻找替代鳕鱼的其他白肉鱼类,美国养殖的鮰鱼(包括越南养殖的鲶鱼)和中国等国养殖的罗非鱼就成为真鳕和狭鳕替代品。

  目前,美国市场主流白肉鱼主要是四种:真鳕、狭鳕、鮰鱼(包括鲶鱼)、罗非鱼。从竞争关系上看:冰鲜罗非鱼片是真鳕鱼片的主要竞争产品、冷冻罗非鱼片是狭鳕鱼片的主要竞争产品、罗非鱼(尤其是中国养殖的罗非鱼)又是鮰鱼/鲶鱼的主要竞争产品。这是因为这一些产品从产品形式、价格定位、烹饪方法、销售渠道都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如果我们分析近年来美国人均水产品消费前10位的排名变化,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趋势。从2001年到2009年,美国人均水产品消费前3名的排名始终没变化,依次是:虾、金枪鱼罐头、三文鱼。从2001年到2009年,美国人均水产品消费前10位排名变化最大的是什么呢?是罗非鱼在排名榜上的迅速提升、真鳕和美国养殖鮰鱼在排名榜上的不断下降、狭鳕在排名榜上的稳定不变。

  假设我们把狭鳕、真鳕、罗非鱼、鮰鱼(鲶鱼)作为一组竞争产品来考察,统计2001-2009年美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的变化,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年中,美国这四种水产品人均消费量合计没发生很大变化,但消费结构组成却发生了很大变化:狭鳕保持在总量的37%左右、线%下降到22%(见表5)。

  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后院,也是北美和南欧(西班牙、葡萄牙)传统的农产品供应基地。拉美的罗非鱼产业就是起源于美国市场对冰鲜罗非鱼的需求。

  从罗非鱼产业的供应链看,拉美国家可大致分为两类:1)第一类是出口导向的国家,最重要的包含厄瓜多尔、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等国。这类国家因为地理上靠近美国、淡水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成为冰鲜罗非鱼养殖、加工、出口美国的理想选择。下面提到的几家中南美洲最大的罗非鱼养殖公司,就是这一个市场的主导者。但由于这些国家人口少,本国市场容量有限,产品绝大多数供出口,美国的冰鲜罗非鱼片市场容量决定着这些国家的养殖规模。2)第二类是内销为主的国家,最重要的包含墨西哥、巴西、哥伦比亚、古巴、委内瑞拉等国,这些国家国内人口较多、收入不高、淡水资源较丰富,因此罗非鱼有着比较广阔的内销市场。墨西哥是南美主要的罗非鱼养殖和内销国家,巴西是新兴的养殖和内销国家,慢慢的变成了南美最大的罗非鱼养殖国,2010年两国年产量都超过10万吨。委内瑞拉政府正在寻求中国政府帮助,发展当地的水产养殖业,罗非鱼是其发展的重点。

  未来南美洲会成为继北美和亚洲之后的,又一个全球主要的罗非鱼养殖和消费区域。巴西等国养殖的罗非鱼,会在北美和欧洲市场成为中国等亚洲国家的重要竞争对手。

  墨西哥于1960年代和1970年代先后引进了几个不同的罗非鱼品种,并实施水库增殖放流(60和70年代是墨西哥大力兴修水库的年代),目前在墨西哥各州都不难发现野生罗非鱼。罗非鱼人工养殖开始1985年代,1988年墨西哥野生罗非鱼产量为3万吨,养殖罗非鱼产量只有3000吨。1990年代开始养殖罗非鱼开始大发展,1995年罗非鱼总产量达到9万吨,其中野生1.4万吨、养殖7.6万吨。目前罗非鱼产量稳定在10万吨。

  墨西哥曾经也是美国市场冰鲜罗非鱼片的主要供应国,1996年出口美国的冰鲜罗非鱼片为6600吨,但1997年急剧萎缩到1200吨,主要是国内需求量大增。墨西哥国内需求量在一直增长,而产量增长缓慢,因此就需要从中国等进口冷冻罗非鱼,同时也从越南等进口冷冻鲶鱼。墨西哥慢慢的变成了中国罗非鱼主要进口国之一,但价格较低,2008和2009年中国向墨西哥出口罗非鱼都在3.6万吨左右。

  经过几十年的市场培育,罗非鱼在墨西哥已经家喻户晓,已形成一个稳定的内销市场并在逐步扩大:1)养殖者自己也吃罗非鱼(当地穷人的食物);2)当地农贸市场可以买到冰鲜的整条罗非鱼;3)大城市的超市和农贸市场可以方便地买到整条的冰鲜罗非鱼;4)餐馆中活鱼暂养和现杀现吃(主要是价格较高的红罗非鱼,类似海鲜的消费,也有活的尼罗和奥利亚罗非鱼);5)高档罗非鱼进入高档的餐馆;6)普通餐馆和超市都有罗非鱼销售。

  欧洲市场与美国相比,由于人种的接近和历史的传承关系,水产品消费结构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但欧盟毕竟是一个在最近几十年才逐渐(正)走向统一市场的庞杂的区域,欧盟各国内部的捕鱼、水产养殖和水产品消费习惯和传统,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方面看,欧盟市场相比美国市场又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欧洲人消费的白肉鱼类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1)海水白肉鱼--主要是鳕鱼类(狭鳕、真鳕、无须鳕Hake、新西兰无须鳕Hoki等)和大比目鱼类(Halibut)。2)淡水白肉鱼--主要是尼罗鲈(英文名Nile Perch、拉丁名Lates niloticus)、鳟鱼(以虹鳟鱼为主)和鲤鱼等。近些年在南欧(希腊、西班牙等国)养殖的海鲈鱼(Sea Bass)和海鲷鱼(Sea Bream)等白肉鱼类,也逐渐占据欧洲人的餐桌。越南鲶鱼近些年在欧洲一路高歌猛进,也许是欧洲白肉鱼类市场格局最大的变化。相比之下,罗非鱼到目前为止,在欧洲还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连中国台湾在欧洲曾经占有的有限地位,这些年也在逐步丧失。

  在鳕鱼中,真鳕是欧洲人最熟悉和喜欢的白肉鱼类。但由于资源衰退,目前欧洲市场主要消费的是替代的舶来品阿拉斯加狭鳕。狭鳕几乎都来自于俄罗斯和中国,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是狭鳕的捕捞加工大国。在狭鳕价格高的年份,欧洲人也会消费狭鳕的替代产品--新西兰无须鳕(Hoki)和无须鳕(Hake),后者来自很多国家,包括阿根廷、乌拉圭、秘鲁、和南非等国。另外一种欧洲本地捕捞的绿青鳕(Saithe)价格相对较便宜,曾经是真鳕的低端替代品,与目前狭鳕在市场的定位基本相同。

  由于海水白肉鱼类的减少,带来淡水白肉鱼类销量的逐年增长。下面分别介绍一下欧洲人传统消费的淡水鱼中,最重要的几个品种:尼罗鲈、鳟鱼、鮰鱼和鲤鱼,并解释它们与罗非鱼和越南鲶鱼之间的竞争关系。

  2.非洲的尼罗鲈在欧洲市场与越南鲶鱼、罗非鱼形成强烈的直接竞争尼罗鲈和罗非鱼就象来自非洲的一对兄弟。尼罗鲈是一种原产非洲的大型淡水鱼类,最初生长在在刚果河、尼罗河、塞内加尔河、乍得湖,1950年代被引进到非洲最大淡水湖(也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位于东非的维多利亚湖。湖畔三国乌干达、坦桑尼亚、肯尼亚因此成为尼罗鲈主要生产国。在非洲,尼罗鲈主要加工成冷冻鱼片出口欧洲市场,是绝对的出口水产品之王。尼罗鲈个体大、肉质雪白细腻、肌间刺少、味道中性,很符合欧洲人对白肉鱼和白肉鱼片的要求标准。

  尼罗鲈的捕捞从1950年代起步,1990年达到历史捕捞高峰(37.8万吨),维多利亚湖沿岸三国的捕捞量位居绝对前三名:坦桑尼亚(17.9万吨)、乌干达(12万吨)、肯尼亚(7.2万吨)。此后尼罗鲈年捕捞产量一直在25万吨到38万吨之间波动没有继续增长,2005年的产量一度下跌到25.7万吨。2008年的捕捞产量为36.2万吨,主产国分别是:乌干达(18.9万吨)、坦桑尼亚(9.4万吨)、肯尼亚(4.5万吨)。

  罗非鱼在欧盟市场也始终没打开局面,总进口量一直在1万吨左右徘徊,其中中国台湾向欧盟的冷冻罗非鱼出口占到欧盟总进口量的80%。欧洲人似乎不认为罗非鱼片作为鳕鱼片替代品,罗非鱼被主流人群视为属于“少数民族”的鱼。罗非鱼在欧洲主要的消费市场是那些大城市(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等),因为那里有很多非洲团体,并聚集着大量的中国人和亚洲人。英国人很喜欢由牙买加进口的冰鲜罗非鱼,消费群以集中在伦敦和英国东南部的特定民族为主。南欧人对吃鱼比较挑剔,认为罗非鱼肉太甜鲜、不够高尚。

  4.鳟鱼在欧洲养殖产量高,但不构成对鲶鱼和罗非鱼的直接竞争欧洲的鳟鱼养殖历史悠远长久,主要养殖品种是虹鳟鱼,野生鳟鱼的产量很少。虹鳟鱼养殖从1950年代开始,当时主要是丹麦和法国在养殖。养殖产量从1950年的近4000吨,迅速增长到1958年超过1万吨、1972年超过5万吨、1980年超过10万吨、1990年超过20万吨、2001年达到顶峰32.4万吨,随后维持在30万吨以内。2008年欧洲养殖产量为29.4万吨。其中挪威7.5万吨(海水)、意大利3.8万吨(淡水)、法国3.2万吨(淡水)、丹麦3.1万吨(海水和淡水)、德国2.2万吨(淡水)、西班牙2.1万吨(淡水)、波兰1.7万吨(淡水)、英国1.3万吨(海水和淡水)、芬兰1.3万吨(半咸水和和淡水)。鳟鱼在欧洲养殖主要有两种方式:1)淡水养殖的小规格的“鱼段规格”(Portion Size)虹鳟鱼(大约160-350克)。这些小规格的虹鳟鱼,50%养殖为“白肉鱼”、50%养殖为“粉肉鱼”,是因为欧洲各国的消费者习惯不同。法国、爱尔兰和葡萄牙的消费者喜欢粉肉鱼,德国和奥地利消费者喜欢白肉鱼,在意大利和西班牙60%人喜欢白肉鱼、40%喜欢粉肉鱼。养殖品种和过程完全一样,鱼肉的颜色主要靠是否在饲料中添加虾红素或添加多少来决定。2)海水养殖的大规格海鳟鱼(养殖到3-5公斤),这些大规格的粉肉鱼(主要是挪威、丹麦、法罗群岛的海水大网箱养殖)与三文鱼直接竞争,因为大规格海鳟鱼的肉色可以比三文鱼更红,通常也用来加工烟熏海鳟鱼,与烟熏三文鱼直接竞争。

  鲤鱼养殖起源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家养鱼类之一。在元代,中国与中亚各国商贸往来密切,波斯人将鲤鱼带回波斯养殖。在1150年间,欧洲十字军东征时把鲤鱼从波斯带往奥地利,以后逐渐往西欧移植。于1367年传入匈牙利、1496年传入英国、1560年传入普鲁士(德国前身)后传入瑞典、1729年传入俄罗斯、1830年从欧洲传入美国。如今,鲤鱼已成为一种世界性养殖鱼类。

  目前在欧洲,鲤鱼养殖大多分布在在东欧、俄罗斯和德国。欧洲的鲤鱼年养殖产量在1990年曾经达到顶峰40.2万吨,当时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的产量就达到26.7万吨。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鲤鱼养殖产量从1990年的19.8万吨,剧减到1991年的5.2万吨。乌克兰鲤鱼养殖产量从1990年的6.8万吨,剧减到1991年的4.4万吨。此后欧洲鲤鱼养殖产量一直徘徊在10-20万吨之间。2008年产量为14.5万吨,其中俄罗斯4.9万吨、捷克1.8万吨、波兰1.7万吨、乌克兰1.1万吨、德国1.1万吨、匈牙利1.0万吨、罗马尼亚0.4万吨;其余西欧国家鲤鱼养殖产量都很低。德国鲤鱼产量和消费量能较高,一是由于德国是内陆国家,国民传统上海水鱼消费较少、淡水鱼消费较多,二是东德部分曾经是前苏联的势力范围,与俄罗斯和东欧关系密切。

  鲤鱼等在欧洲的消费与在中国的消费很相似,主要是活鱼烹饪。在这些国家,鲤鱼是传统的食物,和传统中国一样,主要是在10月至来年2月间季节性消费(圣诞节和新年)。因为刺多,主要是老年人才会烹饪鲤鱼,年轻人不太会食用鲤鱼,因此市场在逐渐萎缩。

  综上所述,在西欧国家,没有消费鲤鱼和鲤科鱼类的传统,罗非鱼主要与越南鲶鱼和尼罗鲈等淡水鱼形成直接竞争关系。在东欧和俄罗斯,越南鲶鱼和罗非鱼将与传统的鲤鱼部分竞争,形成一定的替代关系。目前越南鲶鱼在东欧和俄罗斯市场已可以看出这种趋势。

  2003年,美国鮰鱼协会在本土发起对越南鲶鱼的反倾销,施以191%的反倾销税,迫使越南鲶鱼转向其他市场。经过“八年抗战”,越南鲶鱼已经成功地实现了“全球营销、全球销售”(见表6)。

  欧洲水产品市场容量是400亿欧元,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品市场,罗非鱼又是“人民的鱼”,全球罗非鱼养殖和消费正方兴未艾,罗非鱼在欧洲却一直受到冷淡,其中的原因耐人寻味。

  其实,美国、南美各国、中国台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经想开拓欧洲的罗非鱼市场。回顾一下历史,对我们今后开拓欧洲市场应该是有所启发的。

  美国从1993年起就一直在欧洲推广美国鮰鱼但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主要原因是美国鮰鱼的价格过高。从2000年开始,美国的冰鲜鮰鱼片和冷冻鮰鱼片价格就几乎没有区别,都在6美元/公斤上下。这样的价格不能足以引起欧洲消费者的兴趣。

  南美主要罗非鱼养殖三国(厄瓜多尔、洪都拉斯和哥斯达黎加)生产的冰鲜罗非鱼片,除了出口美国和加拿大,一直以来也向欧洲出口。主要是空运到阿姆斯特丹、伦敦和马德里,从那里分销到全欧洲。但由于产量低(不到10万吨),且绝大多数供应美国市场,因此在欧洲市场的销量一直不高。

  美国罗非鱼营销协会,由于短命也无法负担起开拓欧洲市场的责任。南美三雄虽然在美国市场业绩不错,但并没有团结起来开拓欧洲市场,价格上又没有优势,只能眼睁睁看着欧洲市场被越南鲶鱼蚕食殆尽。中国台湾的台湾鲷策略联盟虽然有很好的营销策略,但会员不出钱、当局没有钱,纸上谈兵终究是黄粱一梦。没有营销体制就没有营销策略,没有营销策略就没有营销行动,没有营销行动就没有市场。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英国是欧洲国家中唯一重要的罗非鱼进口国,因为英国的官方对外援助机构CDC(Commonwealth Development Corporation)一直在帮助前殖民地国家乌干达、津巴布韦和牙买加发展罗非鱼养殖,英国进口的冰鲜罗非鱼片就主要来自津巴布韦和牙买加。冷冻罗非鱼片则主要来自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和巴西。2003年英国进口7800吨冷冻罗非,80%来自中国台湾;进口430吨冰鲜罗非鱼,88%来自津巴布韦,都是Lake Harvest公司出口的,CDC甚至在英国的超市中建立了罗非鱼销售的专柜。

  2004年中国出口到德国的罗非鱼数量为零,2005年700吨、2006年1700吨、2009年2000吨。2009年中国出口到比利时的罗非鱼为1600吨。虽然与越南鲶鱼和尼罗鲈相比,这只是一个有些“可怜”的数据,但毕竟应该看到,欧洲市场已经开始接受罗非鱼,尽管还很慢。

  2005年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罗非鱼数量为零,2006、2007年就迅速增加到5500吨和1.9万吨,2009年达到2.2万吨。由于俄罗斯和东欧各国,有消费鲤鱼传统和近年来大量进口越南鲶鱼,我们相信俄罗斯和东欧的罗非鱼市场未来还是有潜力的,但面临着越南鲶鱼超低价格的直接竞争,不是一个有价值的市场。

  从上面分析能够准确的看出,欧洲人在白肉鱼和白肉鱼片消费的演进中,存在着这样一条隐约到清晰的路线图。这些品种之间将长期共同在市场上并存,但同时也存在着后者逐步取代前者的替代关系。

  从根本上说,欧洲的消费者是“被迫”沿着这样一条路线行进,这条路线图也是全球海洋渔业资源不断萎缩、花了钱的人水产品需求一直增长、水产养殖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一条路线图,恐怕在短时间内无法扭转。

  在这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中,谁将胜出?如何胜出?如果只是靠价格竞争,我们将不是越南人的对手。